蟠龙梆子俗称“老婆调”、“姑子调”,板腔体剧种,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流行于莱芜、钢城及周边地区。共有曲牌音乐19个,唱腔板式34个,演出过传统剧目110余个,发展演变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。蟠龙梆子剧团成形于清光绪十五年(1889年),1944年曾遭严重迫害,1982年解散,2002年冬重新组建,现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辛庄街道办事处。
剧团重组以来,成立党支部、团支部、统战工作室,创新“142.10”党建工作法;打造“红心向党·同心筑梦”党建品牌。以党建引领,促文化振兴!用老百姓身边的故事,最熟悉的语言,最喜爱的腔调,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、省市委的工作要求,多方面的惠民政策,各领域的成就硕果,一一传递到百姓群众中。通过改革发展,先后注册成立了济南市蟠龙梆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、蟠龙梆子影业(北京)有限公司、青岛市蟠龙梆子影视传媒有限公司、日照市蟠龙梆子影视传媒有限公司、山东鲁戏传媒有限公司;打造了乡村影视基地,建设省内首家乡村文化振兴主题孵化园(蟠龙梆子乡村文化孵化园),运营影视、演艺、庆典、培训多类文化产业。联合中国传媒大学等知名高等院校共建乡村实践基地,引导更广泛富有创意、热衷表演、善于创作的各路英才积极投身乡村文化振兴事业大潮之中。实现了从民间小剧团向文化企业的转型嬗变,俨然已成为乡村文化振兴之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!
受到过《人民日报》《中国日报》《光明日报》、中央广播电台《中国之声》、央视《新闻联播》《焦点访谈》《第一时间》《聚焦三农》《乡村大世界》《新闻直播间》等国家级、省级媒体的多次专访和报道。
剧团有副高级职称以上艺术指导15名;培育3人成为省级高层次人才,3人成为省、市级乡村好青年,1人成为县(区)级高层次人才,60余人成为乡村文艺骨干,带动近万名群众参与新时代农村文艺作品创作。与韩国中央大学、北京电影学院、中国传媒大学、山东大学等高校的师生有长期合作关系。多年来,创作各类新时代涉农作品287件,组织大小演艺活动数千场次,拍摄制作电视连续剧《二妮的山村梦》、院线电影《俺不是贫困户》《被遗忘的童年游戏》《一声承诺》、戏曲电影《吴来朝》、微电影《十五的月亮》《父亲是个农民工》等上百部影视作品,网络观看量过亿,有27部电影作品取得国家电影局公映许可证(龙标),实现连续14年26次走上央视。
曾被山东省委宣传部评为“送演出下基层先进集体”;被山东省文化厅评为“农村优秀文化团队”;被市委市政府评为“五好党组织”、全市统战工作先进集体。先后荣获美丽乡村国际微电影艺术节主单元“最佳故事片”、亚洲微电影节“优秀作品”、中国戏曲电影展优秀戏曲电影、华东六省一市微电影大赛“一等奖”、山东省“泰山文艺奖”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91项,作品曾在智利、荷兰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西班牙、欧盟、印度、中国澳门入围国际电影节。
团长韩克,是蟠龙梆子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,十三届全国青联委员,十三届山东省政协委员,十四届共青团山东省委委员,十二届、十三届山东省青联委员,十五届济南市政协委员,十二届、十三届济南市青联副主席,济南市钢城区工商联(民间商会)副主席(副会长)。首批齐鲁文化之星。曾被团中央评为“全国优秀共青团员”、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评为“山东省乡村之星”、被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“山东青年五四奖章”。
党支部书记、副团长刘二宝(刘爱军),当选为山东省党代表、济南市党代表,被山东省委宣传部选拔为“齐鲁文化之星”,被济南市委评为“全市优秀共产党员”、被济南市委市政府评为“全市攻坚克难好干部”。
副团长、日照公司总经理张相全兼任日照市电影家协会副会长,莒县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,曾荣获“全国青年微电影大赛最佳制片”。
传承人、演员李凤芹被山东省委宣传部选拔为“齐鲁文化之星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