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南市新联会非遗传承专委会“泉城非遗行”走进钢城区 二维码
30
5月14日,济南市新联会非遗传承专委会“泉城非遗行”活动走进钢城区。专委会会长韩克,副会长陈功宝,及从事非遗传承工作的部分会员、钢城新联会部分班子成员等20余人参加活动。 在蟠龙梆子传承馆、两创馆,会员们感受了老一辈艺人“弃艺从戎,以身许国”的红色文化,了解了剧种的深厚历史与传承脉络,观摩了新一代传承人迎着新时代的春风,不断改革创新,通过传统非遗与现代影视相结合,推进戏曲数字化、作品平民化、传播国际化,进而打造戏曲“两创”新标杆的工作成果。 在靳氏针绣体验馆、下陈村非遗工坊、农展馆进行了现场交流。大家深刻认识到了坚守传承、进行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性。一致认为要继续发扬传统文化,推动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,让济南非遗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。 “我是一名市级的锡雕非遗传承人,通过参观学习钢城区相关非遗项目紧跟时代,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的历程和成果,使我受益匪浅,感觉活动办的非常有意义。下一步,我将积极借鉴钢城区非遗“两创”的一些先进做法,在人才培养,艺术作品的数字转化,弘扬非遗文化方面不断探索,提升自身的非遗品牌价值,推进锡雕产品的不断创新发展。”陈功宝说。 据悉,济南市新联会根据会员属性,划分为15个专业委员会网格和11个副会长网格共计26个网格工作组,建立了“会长+会员”网格化模式,形成了“一人发起动议、全员参与讨论、共同策划实施”的工作格局。为更好地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,加强济南非遗项目之间的交流学习与协作,市新联会非遗传承专委会结合自身优势,综合考虑大家的实际需求,开展‘泉城非遗行’联谊活动,通过互相交流学习,凝聚人心、汇聚力量,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创新发展。 市新联会“会长+会员”网格化模式,充分调动了新阶层代表人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有效化解了“普通会员活跃性不足、作用发挥有限”的问题,让新阶层代表人士逐渐从“传承者”转变为“推动者”,进而成为推动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深入开展的中坚力量。 |